这并不是中国金银币发行史上第一枚“观音送子”或“送子观音”题材的作品,既不是空前,相信很有可能也不是绝后,但是仍然很受钟爱的这一枚设计雅致,铸造精秀的纪念银币。无它,美而已!
曾与一位常常涉及佛教题材的中国金币设计大师有过交流,他说道,其实佛教艺术之美与世俗艺术之美是不同的,它与虔诚的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无论是开山劈凿的石窟造像,还是金银币上的小佛,都寄托着创作者对佛国净土的美好祈盼。宗教艺术是想象的产物,金银币的艺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,在创作宗教题材的金银币作品中,首先必须要记住,这个创造主题,它是信仰崇拜的对象,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,它的艺术之美要和佛像之美、佛姿之美、佛义之美,乃至信众的虔诚信仰情感紧密联系于一体。而且,中国金币的设计者们在创作时,除了以上这些,还要把时代的特色、民族的风貌带入金银币作品,这位大师其中一句话让我尤为铭记,他说“印度人做的佛像就是印度人面貌,而我们做的佛像就要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感情、风俗习惯,审美理想与民族精神。”
“中国人”的送子观音,这是我看到1997年观音系列之“观音送子”纪念银币的第一感觉。
观音送子,送子观音,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,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,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创造出来的,很受中国妇女的喜爱。信徒们认为,妇女只要摸摸送子观音,或是口中颂念和心中默念观音,即可早生贵子。可以说,送子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观音像。
欣赏这枚银币之上的“送子观音”,观音菩萨面部开相,既庄严又慈祥,呈现出真、善、美的精神状态。这一版银币上,送子观音像秀发后梳,脸庞丰满圆润,五官清秀细腻,嘴唇秀美,唇角深凹,面部神态又给人一种恬静而慈祥的感觉。容貌好似出水芙蓉,体态风韵而又端庄贤淑,神圣中透出风土世俗化的韵味;其次,姿势仪态,既自然放松,又神采奕奕,精、气、神融会贯通。这尊观音像神情娴淑,姿态端庄,其怀中抱一小儿。观音衣纹线条柔润流畅,头部、酥胸、手脚等细部用喷砂刻画细腻,将观音的仁慈、母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;最后,天衣的处理也极为曼妙。风吹衣飘,要让观音活起来,最佳办法是让天衣服饰活起来,襟带随风轻扬起合各有特色,但必须似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气韵流畅,毫无呆滞之感。这条准则看似容易,如要达到天衣无缝境界,疏密有序,观感优美,其实很不简单。这一枚银币在这点上处理得非常精彩,银币上这尊送子观音的天衣协调熨贴,达到了上述的理想效果。观音身穿宽领袒胸大袖上衣,自然下垂随风飘拂,衣褶层次分明,柔而不弱,纹理舒卷自如,繁而不乱,刀法洗练。雕刻刀法自然简洁,充分体现了静态美中细微的神态变化,将佛像雕塑得生动传神,人物造型十分接近生活,在衣饰和手势的处理上颇具匠心,为人们所喜闻乐见,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价值。
我们从不同时期的造像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。什么时代的观音像,就必须要有那个时代的风貌。所以这枚银币上的这尊送子观音像以写实优美为主要特点,所刻画的人物更富有人情味,饱满雍容有唐代风格。观赏者可以从这尊菩萨的表情中看出她的亲切、慈祥和善良,她的神圣已不是神秘的宗教意义上的神圣,而是渗透着人间情感、代表着美好理想的那种神圣。那微俯的头、低垂的双眼,别有一种睿智的和超脱的气质。